什么是數字化組織?或者說數字化組織的目標要清晰,否則就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我們認為數字化組織應該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標志:首先,面向員工、面向伙伴、面向客戶,數字化企業要能提供ROADS化的體驗(即Real-time實時、On-demand按需、All online全在線、DIY和Social);其次,要能充分激發和使能員工;第三,適應快速多變的客戶需求和技術趨勢,要具備敏捷創新的能力;第四,要具有健康的生態體系。數字化時代,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獨善其身,企業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參與生態,要么主導生態,沒有其它選擇。只有融入、參與或主導健康生態,才可以更好發展、更好抓住機會;最后,實現智能的運營。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使得整個企業實現自動化決策、智慧化決策,提升整個決策的效率和質量。數字化的組織未來應該達到的目標,是我們要持續不斷討論和探索的課題。只有進一步把數字化的企業或者數字化的組織的目標定義清楚了,走向目標的過程中才會有清晰方向,從而少犯錯誤。
2017年4月11日,華為在深圳舉辦第十四屆分析師大會,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做大會開場發言,并對公司的戰略做了闡釋:“ 智能社會的征程早已開始,多年來的探索過程和技術創新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孕育了巨大的商機。華為堅持做多聯接、撐大管道、使能行業數字化的戰略,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做智能社會的使能者和推動者。另外,我們認為云服務已經成為了一個基本的商業模式。2017年開始,華為以公有云為契機,強力投資打造開放、可信的公有云平臺,并構建'Huawei Cloud Family'。與運營商合作的公有云,以及華為的公有云,都是這個Family的一員?!?/span>
以下是演講全文。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在介紹華為戰略之前,簡單講一下華為去年的經營情況:2016年整個華為實現營業收入5216億人民幣,實現營業利潤475億人民幣,經營性現金流492億人民幣,幾塊業務在2016年都有比較好的增長。去年有一個核心的考慮,希望加大投入,把今天的投入轉化為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去年整個研發投入占到銷售收入的14.6%,通過強大的研發投入,我們不僅得以不斷提升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競爭力,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 從過去十年來看,華為累計研發投入達到了3100億人民幣,研發員工也達到了8萬多人,支撐今天很多產業實現了領先。未來計劃每年在研發上投資100-200億美金,持續保持整個研發投資的強度和力度,研發人員未來還會有一定的增長,但是不會有過去那么快。
去年和前年華為也有一個大的調整,即研發投資進一步面對未來,基礎研究和創新投入進一步加大,占比進一步提高,進一步探索面向未來的關鍵技術,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使能走向智能社會。
未來社會將是一個“智能社會”,這點我們深信不疑,未來智能社會的特征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萬物感知:所有的物、所有的人都可以感知到。
第二,萬物聯接:所有的一切,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全聯接起來。
第三,萬物智能:每個個體都是智能的,整個社會成為一個智能的有機整體。
“萬物感知、萬物聯接和萬物智能”構成了未來智能社會的基本特征。在人類走向智能社會的過程中,華為定位自己是智能社會的使能者和推動者,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跟產業界一起推動人類社會走向智能社會。
人類走向智能社會的征程,不是今天才開始,事實上早已開始。而且過去多年以來的探索過程和技術創新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孕育了巨大的商機。
西門子早在1995年就實現了第一個M2M的聯接,至今22年,IoT連接已經超過了80億;1999年,英國的Video Networks推出第一個IPTV的服務,到現在18年時間,全球IPTV用戶數已經超過1.5億家庭;第一個手機視頻服務是由Docomo在2001年推出的,到現在16年時間,如今用戶數已經超過20億;亞馬遜首次正式面向企業提供云服務是2006年,到現在也有11年的時間,如今以各種方式使用云服務的企業超過4000萬家。
不可否認,這些機會還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挑戰,但發展趨勢已經不可阻擋,這些機會已經成為下一波增長的主動力。已經取得的巨大進步和積累的豐富經驗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正在迎來新增長的拐點。關鍵是企業如何抓住人類走向智能社會進程中顯現出來的以及將會出現的各種各樣的產業機會、不掉隊?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希望發揮作用的地方。 我們認為答案就是,企業要成為一個數字化的企業。任何組織,包括企業、政府、非營利組織、學校都要成為一個數字化的組織。只有我們成為一個數字化的組織,才有可能在走向智能化社會的進程中不掉隊。什么是數字化組織?或者說數字化組織的目標要清晰,否則就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我們認為數字化組織應該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標志:首先,面向員工、面向伙伴、面向客戶,數字化企業要能提供ROADS化的體驗(即Real-time實時、On-demand按需、All online全在線、DIY和Social);其次,要能充分激發和使能員工;第三,適應快速多變的客戶需求和技術趨勢,要具備敏捷創新的能力;第四,要具有健康的生態體系。數字化時代,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獨善其身,企業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參與生態,要么主導生態,沒有其它選擇。只有融入、參與或主導健康生態,才可以更好發展、更好抓住機會;最后,實現智能的運營。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使得整個企業實現自動化決策、智慧化決策,提升整個決策的效率和質量。數字化的組織未來應該達到的目標,是我們要持續不斷討論和探索的課題。只有進一步把數字化的企業或者數字化的組織的目標定義清楚了,走向目標的過程中才會有清晰方向,從而少犯錯誤。
從智能終端來講,我們也不清楚未來的智能手機或者智能終端到底什么形態?但是有一點很清楚,終端將從現在的智能走向智慧,成為每一個人的智慧助手。從手機的發展進程看,以前用手機主要是打電話,現在的智能手機通過各種應用使得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方便,實現了“使能我”。未來智慧手機應該成為“懂我”的智慧助手。華為在前幾年也做過一些嘗試,去年發布了一款智慧手機,探索未來的走向。經過這些探索,我們認為在整個智能終端的走向上應該是比較清晰的。
人類社會走向智能社會的過程中,華為作為使能者和推動者,要有清晰的戰略,聚焦什么?放棄什么?經過這幾年的探討,我們的戰略已經比較清晰了,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做多聯接。聯接所有未聯接的人和物,并使得帶寬更寬、體驗更好;
第二,撐大管道。視頻將無處不在,無論是溝通也好、處理問題也好、教育也好、醫療也好...越來越多地通過視頻來開展,而不是繼續靠過去的語音和數據。因此視頻將成為管道中信息流的絕大部分,發展好視頻,就能撐大管道;
第三,使能行業數字化。我們將通過促進ICT基礎設施全面云化,助力所有組織數字化來使能行業數字化。 同時,云服務是未來基本的商業模式,我們將驅動云服務成為任何企業面向客戶的統一平臺。
做多聯接,是華為過去三十年和面向未來一直努力實現的事情,打造全聯接的世界是我們的使命。把所有的人與人、人與物、物和物之間全面聯接起來,同時實現一個人在工作、家庭、駕駛等各種狀態下的無縫聯接;聯接起來并不是終點,而只是新的起點,要讓體驗持續提升。
撐大管道,我們越來越發現視頻正在成為信息的基本載體,涵蓋生活、工作、管理、決策、安全等各個方面。如何讓視頻發揮更大的作用,真正的激發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以及其他各個行業,這是我們要去努力探索的問題。具體來講,我們一直強調使能運營商在視頻領域取得商業成功,把視頻作為推動管道流量增長和變現的關鍵。另外,我們將面向所有的企業、行業打造基于視頻的生產系統,提升生產和決策的效率和質量。
使能行業數字化,有幾方面:第一,打造全云化的基礎設施,促進所有組織數字化。第二,幫助運營商用云服務的方式面向他們的客戶。第三,幫助運營商的運營系統實現云化、互聯網化、智能化。同時在這個基礎上實現ROADS體驗。第四,華為要率先實現自身的數字化,因為我們清晰地認識到,只有自己在數字化過程中,解決過各種問題、應對過各種挑戰,積累了經驗和教訓,才能夠更好地助力其它行業和企業實現數字化。
下面針對大家關心的幾個熱點,講一講華為具體是怎么考慮的:
第一,公有云。很多人懷疑華為是不是堅定不移走下去?是不是會像其他公司一樣中途放棄?事實上,我們已經采取兩個方面的行動:
1、在中國自己運營了一個公有云。
2、跟電信運營商,如德國電信、中國電信、法國電信等合作發展公有云。
云服務已經成為一個基本商業模式,不管是面向運營商的ICT基礎設施,還是面向企業提供ICT基礎設施、面向未來推動人類走向智能社會,云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核心之核心。用云服務的模式面向客戶也是最基本的模式?;谶@點,我們將堅定不移打造一個開放、可信的公有云平臺,與伙伴一起面向客戶提供公有云服務。
今年,我們為此專門成立了CLOUD BU。這個組織只有一個使命,就是把公有云打造好,把公有云業務發展起來,通過強力投資實現目標。華為打造公有云策略有點不同,希望打造公有云的Family,包括華為自己運營公有云,和運營商合作公有云,如德國電信OTC、中國電信天翼云等,與電信運營商一起實現公有云的目標。
同時,我們也會跟運營商一起聚焦重點行業,攜手整個行業的伙伴,打造一個公有云的生態?;谶@個生態,幫助各行各業的客戶,實現其應用上云的遷移,以及基于華為公有云的Cloud Native應用開發。華為最大的優勢,是有全球范圍的服務團隊和合作伙伴,有強大的企業客戶資源,希望通過線上、線下的優勢,基于多年來與電信運營商的合作,走出一條不同的公有云發展道路。
人工智能,大家非常關注。華為不把人工智能定位為新業務,更多定位為一種使能技術,而不是另外再開創一個產業。通過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現在所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為客戶創造價值,提升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競爭力,也改善我們面向客戶的服務,提升我們內部的效率,并且使得我們智能手機走向智慧化。
IoT方面,華為的定位,即我們應該做什么、不做什么,一直是清晰的。IoT領域上,華為定位自己還是一個產品和部件的提供商。傳統網絡相關的是本身應該做的,加上企業物聯網網關、家庭物聯網路由器,使得企業和家庭都有聯接的網關,把所有的物都聯接在一起。同時,構建基于云的IoT聯接管理平臺,充分發揮華為多年通信技術經驗,使運營商及行業伙伴能夠實現安全、可靠、高效的物的連接,并提供場景化API使能伙伴行業應用開發。另外,開發了IoT的芯片,內置了Lite OS,使得所有的物基于IoT芯片很容易實現通信和聯接。為了讓物聯網充分發揮價值,華為將努力打造物聯網的生態,希望幫助生態伙伴和運營商一起應對各行各業物聯網的需求,這是我們可以做的。做不到的或者不會去做的是面向具體行業的物聯網應用,也不會做物聯網終端,更不會轉售終端,還不會面向不同企業、行業做端到端的集成。
華為經過這么多年的思考,清晰了自己的定位和戰略,我們繼續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成為智能社會的使能者和推動者,與合作伙伴一道推動智能社會的發展。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大家!